空死是一个中文词,指的是死后没有生命迹象。在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空死”的说法,甚至把死后的死因归结为:“农历三月初一,阴死之日”。这个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死者已经去世(有的地方不用)或者已经死了(比如:意外三日内死亡;三日内车祸死亡等),但是因为古人对生死并没有完整的认识,这种说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依据。
笼统地说,“虚空”一词指的是身体的死亡,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当然,也有一些说法是死者没有生命迹象。
一、《红楼梦》中贾政的记载
贾政卧病在家,有人说:“此间来了两个道士,一个空着,一个是‘鬼道’,急忙叫下人准备酒饭,请来道士。 《红楼梦》中写道:“只有王夫人和几个道士从荣国府诸侯府里出来,说:‘有领主府里还有两个空死的。”
2. 民间故事,野史记载
“空死”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这说法非常玄妙!在一些传说中,“空死”相当于一种疾病,是因病而死。这种病有一个特点:人一旦生病,就会像没病一样生活。当一个人得了绝症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是,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现象;有人不以为然,甚至冷笑道:“不就是一种病吗?你能控制吗!”
3.古老的“空死”标准
造成古代“空死”与现代不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没有完整的生死观念,二是对死亡本身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人死了,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但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希望,所以会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人死了就变成尸体,腐烂到不能再腐烂的尸体,就变成“空”了。其实,这也与古人对生死的认识不完整有关。
4、专家解读:死后三天才算是真正的死亡,而非死亡之道
按照有关规定,人死后三天内才算真正死亡,所以古人把死后的时间称为“死道”,而不是“空死”。另外,有人认为“空死论”只讲人死后的生死概念,这是错误的。因为人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身体各个器官都衰竭了,没有了生命的迹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虽然死了,但并不代表他真的死了。所以古人很认同这个说法,认为这个说法可以作为衡量生死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