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佛牙舍利是什么意思

梦到佛牙舍利是什么意思本文目录一览:1、灵鹫宝峰是什么意思?2、《水浒转》中裴如海让潘巧云看的佛牙是什么东西??3、兰陵缭乱2…

梦到佛牙舍利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灵鹫宝峰是什么意思?

1、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来这里求成佛做祖、开悟成就、

开智发慧、健康长寿、治病消业、超度故人的最多。另外,八大处四处

的大悲寺的白衣大士观音非常灵验,在那里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

2、法源寺(中国佛学院,在宣外教子胡同)。最后一个殿有一尊神奇

的千手观音铜像,大概是元代的;虽然密闭在玻璃罩里,可是看上去身

上潮潮的,据说有时候滴水。到那里求子(法源加持嗣源嘛)、求智慧

(佛学院嘛)的多。

3、雍和宫。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来这里的商界人士居多,大概

求财吧。

4、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在西四)。这里圆通殿(观音殿)

的观音很灵,来这里求结善缘(包括姻缘)者多。

5、广化寺(北京佛教协会所在地,在后海边)。来这里超度,发焰口

,做水陆最为殊胜。

6、通教寺(北京尼众佛学院)。这里都是尼师(俗称尼姑),她们戒

律精严,修行刻苦。这里为女性信众做临终关怀、往生助念据说效果相

当好。

7、卧佛寺。有人把这里叫做“Offers”,据说这里求工作,求升学出国

考试通过者居多。

8、白塔寺。也是藏传佛教寺院,据说来这里绕元大都标志建筑--大

白塔(塔中曾藏有舍利子无数)可以治病。旁边就是白塔寺大药店,买

药也方便,可以圣药凡药一起吃。

9、香山碧云寺。这里是古代名刹,其“五百罗汉堂”尤其出名,据说

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相应罗汉,可以得到护持。另外,那里还有孙中山

先生衣冠冢,孙中山先生是“活菩萨”啊,也要拜的。

10、大觉寺、戒台寺、潭柘寺等。这些都是古老名胜,灵气袭人,而且

都有度假客房,适合在这里短期住宿疗养或者闭关禅修,搞写作、创作。

……………………………………………………………………………………..

柏林寺 普渡寺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

  嵩祝寺及智珠寺 宣仁庙 凝和庙

  通教寺 广化寺 广济寺

  护国寺 福佑寺 火德真君庙(火神庙)

  圆广寺 昭显寺 万寿兴隆寺

  报国寺 法源寺 慈悲庵

  隆安寺 黑龙潭、龙王庙 秀峰寺

  金山寺 摩诃庵 金仙庵

  海淀龙泉寺 香寺 莲花寺

  兴善寺 实胜寺 玲珑公园(慈寿寺)

  万寿寺 静福寺(玉皇庙) 西禅寺

  定慧寺 碧云寺 大觉寺

  卧佛寺 大慧寺 三圣神祠

  法海寺 双泉寺 承恩寺

  慈善寺 石景山龙泉寺 龙王观音禅寺

  潭柘寺 戒台寺 白云禅寺

  灵岳寺 仰山栖隐寺 宝峰寺

  崇化寺 三家店龙王庙 大悲岩观音寺

  小龙门观音堂 大村娘娘庙 白瀑寺

  双林寺 白衣观音庵 灵严寺

  云居寺 万佛堂 铁瓦寺

  弘恩寺 白水寺 十字寺

  圆通寺 磨碑寺 蟠桃宫

  环秀禅寺 瑞云寺 灵鹫禅寺

  长春寺 常乐寺 延寿寺

  和平寺 灵照寺 密云药王庙

  红螺寺 昙云寺 观音寺

  凤翔寺 王土庙 静安寺

《水浒转》中裴如海 让 潘巧云看的佛牙是什么东西??

【佛牙】

即释迦牟尼佛之牙齿。据传,世尊荼毗后,全身悉化为细粒之舍利,唯其部分牙齿未损,称为佛牙舍利(梵Dantadha^tu ,巴同)。据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下所载,世尊荼毗之时,以大悲力之故,碎金刚体为细末舍利,唯留四牙不沮坏。帝释天于佛口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另据观虚空藏菩萨经所载,忉利天城之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高僧法显传师子国(锡兰,今斯里兰卡)条亦载,王城中有佛牙精舍。此外,另有一枚佛牙传至乌缠国(即乌苌国,位于今印度北部)。据梁高僧传卷十三、法苑珠林卷十二等载,南朝僧法献于刘宋元徽三年(475)往西域取经,至于阗,得乌缠国所传来之佛牙一枚及舍利十五粒。回国后住于南齐王都建业(南京),乃密藏佛牙,自行供养礼拜。永明七年(489),文宣王因感梦,始将此事传诸道俗。其后佛牙供奉于上定林寺。梁武帝普通三年(522),佛牙一度遭窃,下落不明。

至隋代,佛牙出现,供奉于大兴(陕西长安)。唐末五代时,战乱频仍,遂将佛牙辗转送至北方辽之燕京(北京)。据辽史道宗纪所载,道宗咸雍七年(1071,即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将佛牙安奉于灵光寺招仙塔。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寺、塔毁于战火。后经僧众发掘清理、在塔基中寻获藏有佛牙之石函,函内复有一沉香木盒,盒上刻有‘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记,善慧书’等字。‘天会’系五代十国北汉(951~979)之年号。西元一九六四年,当地佛教团体于寺塔旧址重建佛牙舍利塔,以供奉佛牙。

另于宋高僧传亦载有道宣感得佛牙舍利之经过,宋高僧传卷十四(大五○·七九一上):‘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宣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俄授于宣。’

道宣所感得之佛牙,与上记所说之佛牙,两者是否同一,或具有何等关系,资料所示不详。此枚佛牙其后奉置于河南开封之相国寺灌顶院,宋太宗尝幸临礼拜,并以烈火煅试之,光彩益显,太宗乃制佛牙赞,并改灌顶院为法华院。其后宋真宗将此佛牙舍利迎至开宝寺塔下供养,亦制一佛牙赞。治平二年(1065),英宗造立佛牙赞碑。崇宁三年(1104),徽宗迎佛牙至宫中供养,亦复制赞,此后亦为历朝所崇信。

此外,锡兰坎底市(Kandy)之马拉葛瓦寺(Malagawa)所珍藏之佛牙舍利,被视为锡兰之国宝,故该寺又称佛牙寺。锡兰佛教界每年八月一日举行历时十二天之佛牙节,于每日晚间八时至十一时举办场面盛大的佛牙游行。据佛牙史(巴Da^t!ha^vam!sa )载,此枚佛牙系于四世纪顷,由印度羯陵伽国(巴Kalin%ga )传入锡兰,并受到最高之礼敬。十四世纪初,南印度塔米尔人(Tamils)入侵,并劫取佛牙。波洛卡摩婆诃王三世(巴Parakkamaba^hu Ⅲ, 1302~1310 在位)时,以和平方式迎回佛牙。其后,锡兰仍战乱不止,佛牙亦随之不断迁地密藏。

一五○五年,葡萄牙人登陆,极力迫害佛教信仰,王都又辗转迁至坎底市,于此建佛牙寺以供奉佛牙。一五六○年,葡人将佛牙送至印度果阿地方(Goa)烧毁,然数年之后佛牙再度出现,或谓烧毁之佛牙乃系赝品。

据义净之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载,明远法师尝至师子洲(锡兰),欲密携佛牙归国,终为锡兰人发觉,致遭凌辱,锡兰人对佛牙之防守益加严密。又据明本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附记及锡兰佛教史(C. Dipayaksorn 之泰文著作)等所载,明使郑和尝至锡兰取得佛牙。又古代锡兰人称佛牙为Da^t!ha^-dha^tu,现今则称为 Dalada。〔出三藏记集卷二、卷三、法苑杂录原始集目录卷九〕(参阅‘佛牙史’2616、‘佛牙节’2617)

但感觉他所说的有可能是舍利子

所谓舍利子为个人修行成就之结晶,原来舍利子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

舍利子的形成和做善事没有关系,主要是和生活习惯有关系,但是你做善事会长寿,这很重要.长期使用某一种食物,其中的某些元素在体内出现沉积,火化的时候受热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晶。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舍利的种类,一般分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全身舍利是不需经过火葬,而全身不会腐烂,这种就叫做全身舍利,也叫肉身菩萨;碎身舍利,则是火葬后的遗骨。但也有一些舍利不是由人体变成的,如从天上、地下跑出来,或由油灯里生出,或由花朵生出的,还有一种是诚心供奉礼拜求得,舍利之中再生出舍利子的。而在《浴佛功德经》将舍利分为:一、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是佛的遗骨;二、是法身舍利,又称法颂舍利,是指佛所遗的教法、戒律。

舍利子的各种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很易碎,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结石病人数以千万,但只有修行者才会有舍利子。大德的舌头,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极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有些人用科学的名义把舍利子解释成结石,其实这种欺骗公众的做法,这些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伪科学”。

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有的舍利还会长大、生小舍利,等等等等,这些岂是现代科学所能臆测的2002年二、三月间,安奉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赴台湾巡礼,引起极大轰动。为确保佛指舍利在运送、巡礼期间的万无一失,两岸有关方面制定、采取了极其周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在为坛城(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铜塔,重63公斤、高134厘米)安装了重达270公斤的防弹、防火、防震玻璃罩的同时,两岸佛教界400多人,乘两架专机随机护送;到台后,从机场到供奉佛指的台大体育馆,沿途10万信众恭迎,可谓万人空巷;安置佛指的舍利亭内装有红外线感应器和摄像头,可随时监控现场情况;与此同时,由大陆24名武僧、台湾120名金刚组成的护法团,与其他有关人员配合,组成4道屏障,24小时护卫。这一切,足见佛指舍利的珍贵和重要!

兰陵缭乱2最后结局是什么啊???可能的话,把后几章的内容粘过来吧

兰陵是出到3的。给个邮箱,可以把全集发给你。

第三十六章 欲加之罪

最近刚下了几场雨,为初秋时节的长安城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尤其是将近傍晚时分,晚霞洒金,雨后黄昏,夕照一抹,烟陇薄纱般凄迷清明。

王宫里的红叶,也开始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深深浅浅的蔓延开来。

宫里的御医正忙碌着,为斜卧在软榻之上的皇上更换着药膏。

“韩大人,都已经好些日子了,皇上的刀伤怎么还没有痊愈?” 阿耶担心地问着那位御医。

“皇上所受的这一刀伤及肩胛骨,自然不会这么快痊愈,” 韩御医上完药,小心翼翼地看了看那个伤口,“不过,再过十多天应该就能痊愈了,只不过,在阴雨天时或许会有后遗症。”

阿耶脸色一变,没有说话。

“韩大人,你可以退下了。” 宇文邕示意御医离开,将外衣披在了身上。

“皇上,臣将来一定要杀了这高长恭为您报一刀之仇!皇上,您打算何时再攻齐?” 阿耶怒气冲冲地说道,那日在金墉城,他并未看到长恭的真面目,所以自然也不清楚长恭的身份。

宇文邕倒也没说什么,一脸平静地望向了窗外,庭院里的池水远没有春天时那么清澈,似乎染上了一层暧昧不明的绿色,一旁的枝叶倒影在水面上,歪歪的,幻化成扭曲的姿势。

“齐国有兰陵王和斛律光在,攻齐之事就暂时搁置下来吧。” 他已经清楚的知道,有这两人在,消灭齐国将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对了皇上,虽说您和阿史那公主已经行了礼,可是……” 阿耶面色微窘,似乎难于启齿,“臣听说您一直没有在王后宫里过夜,这……”

宇文邕挑了挑眉,“阿耶,你管得可真宽啊。”

“臣不敢,只是—-”阿耶涨红了脸,支吾着没有说下去。

“朕看你来作个内务总管更是合适,“他弯了弯嘴角,“你说呢?”

阿耶大惊失色,“皇上,你可别戏耍臣,臣还想娶媳妇呢。”

宇文邕笑出了声,忽然见阿耶愣愣盯着他,不由笑道,“怎么?想媳妇想呆了?”

阿耶抓了抓头发,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不是,皇上,您平时笑得不多,可是您笑起来比女人还好看。”

宇文邕更是哑然失笑,“阿耶,你可是越来越没规矩了,竟敢把朕比成女人。”

阿耶慌忙摆手,“不,不,臣不是这个意思,皇上一点也不像女人,要说最像女人,臣看还是那斛律家的小公子……” 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宇文邕敛起了笑容,若有所思地将凝望着自己肩部的伤口,露出了一种极为奇怪复杂的神情。仿佛,在这一凝望中,他看到了很多东西。一些,这段时日内无法释怀的东西。还有,他现在究竟要做什么。那伤口隐隐作痛,始终提醒着那个女人是他的大敌,先前细微的迷茫挥之不见,脑海中似乎有什么东西玄妙的贯穿。说不清楚,可不知为什么,内心的那种思念的感觉却变得更加强烈……

“阿耶,朕以前听母后说过一个故事。” 他缓缓开了口,“她说,每个人只有十夜的生命。第一夜出生,第二夜成长,第三夜遭遇想守护的人,第四夜珍惜想守护的人,第五夜失去那个想守护的人。最后,死亡。”

阿耶的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色,“才只有五夜。皇上,您才只说了五夜。那么剩下的五夜呢?”

“剩下的生命里,只有无法遏止的思念。你懂吗?你知道思念的味道吗?” 皇上似乎轻叹了一口气,那沉浸在夕阳下的轮廓变得模糊了,深深浅浅,带着一种忧郁的哀愁。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摧心肝。

此时的长恭也正为那个叫作冯小玉的美人而感到头痛,无奈之下,只好先将她安置在了府中,打算等过段日子,这件事情淡了之后,给她一些盘缠就让她回老家去。

幸好这冯小玉也是个安份的女子,这些日子倒也太太平平地过来了。

不过长恭并不知道,宫中已经暗流涌动。和士开连同几位大臣,三番五次在高湛面前密奏诉说河间王的不是,而且挑的种种毛病都犯了高湛的大忌。高湛本来就非常不喜欢孝琬,听得多了,更是疑心陡生。几次已经忍耐不住想要将他叫来问个清楚,但每次一顾及到长恭,又只得硬生生按捺下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几个月后的一天,孝琬去天平寺找方丈下棋时偶遇正好云游至此的西域高僧,一番相谈之后,那高僧甚为欣赏他,并认为他是有缘之人,私下里将自己从西域带来的一颗佛牙舍利连同一卷大集月藏经一并送给了他。

孝琬深知这佛牙舍利不但世间罕有,还有保佑国运昌隆的寓意,按理说此等稀世珍宝应该献给当今皇帝才对,但他素来不喜欢高湛,于是偷偷将这颗佛牙舍利供放在了自己偏邸的密室金龛内。

这件事孝琬做的极为隐秘,再加上舍利又是被存放于偏邸中,所以就连长恭也不知道三哥藏着这么一件宝贝。但高孝琬显然忽视了和士开分布于各处的众多耳目。

在收到这个消息时,和士正好在府中调试着新的琵琶弦。听了之后,他也似乎没有什么多大的反应,继续拨弄着琵琶弦。倒是一旁和他同出一气的大臣祖珽沉不住气了,“和大人,河间王分明就是没把皇上放在眼里,我们是不是立刻将这件事告诉皇上?”

和士开停了下来,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祖珽,再等几天吧,现在还早了些。”

“早了些?” 一脸的莫名。

“祖珽,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不能浪费了。” 他轻笑着弹了几下,调好的琵琶音清脆婉约,“我可是—一直都在等着这样的机会呢。”

“和大人……”

“祖珽,这三天之内,还有些事需要你去办。”

三日之后,和士开进宫晋见了皇上,将孝琬私藏了佛牙舍利一事告诉了高湛。

“皇上,这佛牙舍利理应是天子之物,河间王居然私藏起这件宝物,而是将其献给陛下,分明别有用心。” 他一遍观察着高湛的脸色,一边添油加醋地将这件事往一个意思上靠。

高湛的脸上虽然还是一片清冷,但眼底的阴霾已经泄露了他此时内心的愤怒,冰如刀刃的眼神仿佛能将一切都冻结。

“皇上,您听到民间最近流传的歌谣了吗?” 他不慌不忙地眯起了眼睛,“河南种谷河北生,白杨树头金鸡鸣。河南、河北,正是河间王的封地啊。金鸡鸣,这不是暗喻有人可能会夺帝位吗?河间王平时就对皇上不敬,仗着自己的身份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如今私藏起这件宝物,莫非真有谋逆之心?皇上,您可千万不能轻视啊。”

谋逆两字一入耳,高湛的眼中已经飞快掠起了一丝杀意,对于高高在上的帝王来说,这两个字是最听不得的。

和士开对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之所以之前在皇上面前说了那么多河间王的坏话,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那都是为了最后能给河间王安上一个足以致命的罪名。

谋逆—–这是个皇上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罪名。

任何人都救不了他,包括—兰陵王。

天空中忽然下起了霏霏细雨,风雨声听起来宛如低泣,不远处的池水,笼罩在一片烟雨蒙蒙之中。 秋意更甚,风雨交织出的天籁曲谱,就似千丝万缕的章节凑合而成,极尽缓急起伏之能事。

“九叔叔,我只想要全家平安,你能给我吗?” 高湛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这句话,一想到那个人的身影,他生生克制住了自己内心不断涌出来的强烈杀意。

那种特别的杀意,他再熟悉不过。当他挑拨高洋残忍杀死三哥七哥时,当他亲手闷死自己的二哥高洋时,当他派人扼死侄子高殷时,当他设计谋害六哥高演时,当他一剑砍在高百年头上时,当他逼着孝瑜喝下金杯之酒时,当他下旨杀了斛律光的孙子时……他不止一次地感觉到了这种杀意。

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想起了小时候跟随父亲去草原打猎的情景。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那些草原上的鹰,它们的幼雏,成长的方式非常特别。一对鹰,会下几个蛋。开始的时候,几个幼鹰都会孵出。而最先出世的小鹰,会把它的兄弟姐妹挨个挤出巢穴摔死。或者,它在巢中,就会依次把幼者咄啄而死。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亲人,不仅仅是人类的本能,兽禽也是如此。

更何况是拥有了这大好江山的一国之君。

“和士开,你立刻派人带禁卫军去高孝琬的府上搜查,” 高湛敛起了杀意,冷静地用指节轻轻扣了扣面前的石桌,“若是真有此事,就削减了他的爵位。”

为了长恭,这是他能做出的最大的让步了。

“皇上英明。” 和士开低下了头,扬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皇上啊,臣等的就是您这句话。

河间王,没有人能救的了你。

没有人。

(第二部 完)

这是大结局:

尾声踏雪流年

5年后

在一个细雪飘飞的日子,长恭静静地坐在回廊上,淡淡的阳光静穆得犹如空无,偶尔有细雪落在脸上,凉凉的让人心伤,带着一种空无的寂寞。

她忽让想起许多旧事,那些曾经爱她的、她爱的、她恨的,还有那么多忘也忘不掉的人,数也数不清的恩怨,那些快乐而忧伤的往事,在这样一幽静的清晨,便如不远处的一挂细瀑,慢慢漫溢却又不可抑制地流出。

这种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的生活,简单得有些苍白,然而对她来说,却是最安心的休憩。千疮百孔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虽然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心痛,但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

如果今后的人生可以这么平淡、这么安宁地过下去……对她来说,已经很幸福了。

去年,宇文邕终于灭了齐国,至此齐国五十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三十万户人皆归于周。半年以后,为斩草除根,他以高纬谋反为借口,将高家宗族上百口包括三十多名王爷全部赐死,只有高纬两个分别患白痴病和有残疾的堂弟侥幸活了下来,被迁于西蜀偏僻之地任其自生自灭。

不知为什么,当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悲愤。也许,这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吧。不过他果然遵守了自己当日的诺言,将斛律光追封为崇国公。他还下诏将齐国的宫殿一并拆毁,拆卸下来的瓦木诸物,由百姓自取。所得山园之田,各还其主。

今年刚下了第一场雪,这里就收到了宇文邕准备率军攻打突厥的消息。

虽然她和恒伽如今身处漠北,但一直和突厥人保持着距离,即使对方是阿景也一样。只是为了小铁,她才关心这场战事,毕竟,身为突厥可汗的正妃,小铁肩上的责任要重得多。

“长恭,怎么不进屋去?在这里容易感染风寒。”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她微微一笑,转过头去,“哪有那么容易感染风寒,我看恒伽你倒是要多穿些呢,一大早也不知跑哪里去了。”

“从小到大你都是那么不听话,我看安儿就是生性像你才那样喜欢惹是生非。”他促挟地弯了弯唇。

“谁惹是生非了……”她不服气地瞪了他一眼,“那我看赫连从小就那么狡猾,就是因为有个狐狸爹!”

他轻轻笑了起来,手中皮毛披风,一层层一线线在光亮下泛着水滑色的光晕。

“先披上吧。”

他低沉的声音是温和的,他黑色的眸子是温柔的。

他的笑容如厚实的皮毛温暖柔和,带有无法抗拒的魔力。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一件柔软的披风已经覆上了她的肩头。

“还有,你不必担心小铁他们了。”他压低了声音,犹豫了一下道,“刚刚收到消息,宇文邕在征途中染上了重病,已经于昨夜驾崩了……”

她的眼底轻轻一颤,继而又一脸平静地点了点头。恍然间,仿佛有许多凌乱的片段在脑中浮现,那些是记忆吗……像是破碎的瓷片掺杂了不属于它的东西,拼不起来,又因碎得过于彻底而无法辨认。

她将身子往恒伽的怀里靠了靠,裹紧了披风,慢慢闭上眼睛。

一切似乎都结束了,就好像风暴之后的异常平静,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中间的惊涛骇浪、辗转周折,无结无果,似乎都随冬季风向海洋深处消散殆尽,如同一场梦境。

逝去的一切,不会再重来,正因为如此,过去才会显得更加珍贵……她的生命中很多个瞬间,都有他的陪伴。

属于他的每一个瞬间,就是她的一切……

邺城初春,丽日流金,古槐阴影映进王府正堂的长窗内,清风徐来,竹帘翩动,素屏生辉。天气温暖晴好,长恭再次睁开眼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正躺在卧榻上,几乎可以感觉阳光的晕彩在睫毛上跳舞,懒意一直酥到骨子里。

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一切摆设,怎么会如此熟悉?

就在她万般困惑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个温柔的女子声音,“长恭,你怎么还不换衣服?今天可是你十八岁生日哦,从今天起。你就能恢复女孩子的身份了。”

她蓦地从床榻上跳了起来,瞪大眼睛看着款款走进来的女子,结结巴巴地喊了一声,“娘!”

她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难以置信地又问了一句,“娘,你怎么会在这里?”

“这孩子,是不是昨夜兴奋得一夜没睡,今天怎么语无伦次的?”一个男子的声音也从门外传了进来。

长恭更是震惊,又结结巴巴地喊了声,“爹……”

“翠容,你快些帮她打扮一下,大家都等着呢。”高澄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看长恭女装的样子呢。再不出来的话,我看孝琬就要冲进来了。”

“知道了,子惠,你先去招呼那些宾客吧,我们很快就能出来了。”

长恭不知所措地看着娘替自己换上衣服,细心地替自己装扮,眼中不由得一阵酸涩,不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至少,至少……爹和娘都好好地站在这里……

“娘……娘……”她转身抱住了那个温暖的身体,一股淡淡的香味环绕住她,她重重地吸了几下,那是娘的味道……

“傻孩子,你这是怎么了?又不是出嫁,”翠容温柔地替她梳着长发,“等你出嫁的时候,再哭也来得及。”

卷起湘帘的房间,自外透入春日的明朗与骄炙。移动着的光点找到了少女乌黑发髻上新髻的一朵牡丹,似乎是午后新折的,花瓣上还有浇酒的露水。随着她轻轻一晃,露水滚落,在地面上溅出无数晶亮碎屑。

“长恭,看看,换了女装的你有多美,”翠容拿起了一面铜镜,放在了她的面前,笑着打趣道,“我看啊,我女儿这一露面,将来求亲的人可要踏破门槛了。”

长恭恍恍惚惚地看向镜子,只见里面映照出了一个绝色的美人,玉鬓花簇,翠雀金蝉;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秋剪瞳人波欲活,春添眉妩月初分。

这……真的是自己吗?

“好了,我们也该出去了,你爹和几位哥哥都等得不耐烦了。”翠容拉起了她,缓步走出了房间。

回廊两旁,站满了父亲请来的客人们。长恭看到了一张又一张熟悉的面容,几位叔叔都在,有大娘、二娘,还有高百年和他的妻子……听到了他们低声的称赞和惊叹声,还有压抑着的吸气声。

她走得很小心,脚步间能感觉到那虚无却流光溢彩的衣裾摩擦着她的脚踝,仿若破茧而出的蝶,用最华丽和轻盈的姿态飞翔。

“四弟,你,你居然是个女的!”孝琬风风火火地冲了过来,拉着她上下打量,一脸幽怨,“这么大的秘密居然还一直瞒着三哥,三哥好伤心啊……”

“三哥……”长恭的心神一阵激荡,喃喃道,“对不起,三哥,对不起……”

“孝琬,怎么还叫四弟?该改口叫四妹了。”只见长廊外正站着一位气质优雅的贵公子,一袭白衣,飘带松散,嘴角含着几分笑意。

“大哥……”她不知自己此时的心情是喜还是惊,更不知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对对,瞧我都糊涂了,该叫四妹才对。”孝琬的脸上已经笑成了一朵花,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什么,担心地道,“这下可不好了,大哥,我们四妹这么美丽,一定会惹来许多狂蜂乱蝶吧。你和我可要把她看紧了,谁要是敢打四妹的主意,我就把他揍得连他爹娘都认不出来。”

孝瑜扑哧一声笑了起来,用扇子抵住了唇角,“那么,这护花使者的责任,就拜托三弟你了。”

孝琬重重地点了点头,继而又摇了摇头,“不够不够,大哥,我看你我要当左右护法,牢牢看着四妹才好!”

“我可是很忙的哦,还有许多美人等着我去安慰呢……”

长恭目不转睛地盯着两位哥哥,生怕一闭眼,他们就会消失。就在这时,翠容忽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指了指庭院深处,柔声道:“长恭,那里有人正等着你,过去看看吧。”

长恭疑惑地点了点头,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亭榭蝶舞莲叶碧,春衫细薄桃花轻,好几根细长的枝条拖到了地面,缭乱盛开的桃花在温润的水汽中载浮载沉。后面是一排排尚为青玉色的枫树,和桃花的枝丫交错在一起,沙沙地摇晃着。

茫然间,她看到在那棵桃花树下,有一个男子正背对着她站在那里。那身影秀场苍茫,逆光而立,身边仿佛有五色光彩奔走流淌,泄泄溶溶,交织如缕。

那个人似乎听到了脚步声,缓缓转过头,就这样静静地站在她的面前。他那高挑的眉毛下是一双狭长的眼睛,当他抬起眼的时候,浓墨的眼睫像是正在破茧的蝴蝶,优雅而慢慢地向上翻开,舒张羽翼,略带浅褐的茶色双眸,仿佛两汪寒潭,清幽、冰冷,淡定而深不见底。

这样的一双眼睛,一眼就足以让人沉溺其中。

这刹那的美丽,仿佛可以永生永世流转不忘……

他忽然笑了起来,那样温柔、那样沉静、那样安适……那声音仿若最深最稠的湖水,将她温柔地包围。

“长恭,你来了、”

她的心情像静静漂浮在池塘中的睡莲,在阳光下慢慢盛放。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抿出了一个笑容,笔直地向他走去,那是照耀在她内心深处最灿烂的春光……

终于,又回到了最初那无忧的青葱岁月,山河忘却脑后,刀剑抛掷云端,茫远的无垠处唯有希望与幸福播撒开笑靥。大家都在这里,都在她的身边。她从来也没有失去过任何一个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她和他们分开。

再也不会……

尽管,她已经明白过来,这不过是……梦一场。

梦醒时分,已是雪止天晴,地上的积雪反射着晃眼的光芒,天地一片刺目的莹白,衬得几株红梅越发娇媚妖娆。一瓣一瓣的红艳混织着,旋转着,舞蹈在风中,丝绒般地反射着阳光,流光溢彩,令人目眩神迷。

华美铺天盖地,像逝去的生命,告别的手势,抑制的记忆。

“娘,看我折的这枝梅花漂不漂亮?给你戴好不好?”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从屋子后窜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枝梅花,献宝似的递到了长恭面前。

“娘,我摘的这枝才漂亮!”一个软软的声音也她身边响起,身穿粉衣的小女孩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踮起脚,想把手里的梅花戴到长恭头上。

长恭无奈地笑了笑,“小安和赫连摘的花都很漂亮哦,娘都戴上就是。”

恒伽的唇边挽起了一个淡淡的弧度,顺手将两枝梅花都接了过来,一左一右往长恭的头发上一插,“你们看,娘是不是更漂亮了?”

小赫连忽然拍手大笑,“娘长耳朵了,娘长耳朵了!”

小安也咯咯直笑,“爹爹,娘好像兔子哦……”

长恭瞪了恒伽一眼,“臭狐狸,你又捉弄我了!”

恒伽拉住了她想要拔掉梅花的手,按捺住眼中的笑意,“难道你不想让孩子们多高兴一会儿?”

“那下次你扮兔子!”她气呼呼地回了一句。

等侍女将孩子带了下去,长恭才拔掉了那两个碍眼的“耳朵”。她抿了抿嘴角,忽然道:“恒伽,我刚才梦到了好多人,有爹娘,有哥哥们,还有……九叔叔,可是,梦醒的时候他们都不见了。”

恒伽微微笑了笑,伸手轻轻揽住了她,“长恭,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人都终有消逝的时候,孝瑜一样,孝琬一样,你的九叔叔一样,我们也一样。”

“当我们不再为想起他们而流泪的时候,是否就代表他们已经真正地离开了呢?”

“不是,不管将来如何,不论世界怎样改变,他们在我们心里刻下的那些印记,是几个轮回都磨灭不去的。雪不会停,花香不会消逝,烙在心中的人——永远也不会离开。”

他低下头,轻轻地吻上了她柔软的唇。

远处的景物在继续飘飞的细雪中慢慢化开。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此刻的幸福。(完)

最后长恭和恒伽终于在一起,还有恒伽为了长恭作出的牺牲,很感人!!

梦到佛像和现实中的一模一样

那是一件好事,证明你有佛性,与佛有缘!有着超强的预知能力。

邀月

作者: 邀月